根据省域、籍贯所在地划分,将籍贯属于安徽省的人统称为安徽人。东南西北安徽人的性格差异比较明显。
中文名:安徽人
地区:安徽
拼音:an hui ren
特点:聪明、勤快等
性格特点安徽地处南北交接地带,淮河、长江从西至东横贯安徽,将安徽划为淮北、淮南、江淮之间三个自然地带。淮北人有着山东大汉的爽直、豪迈的气质,在做生意时,重信义,办事爽快,但契约观念不强,因而容易引起法律纠纷。与淮北人相反,皖南人则酷似闽粤之人,有“蛮子”之称,在历史上,皖南已与闽粤有着同根之连。
现在,皖南人具有闽粤人精明能干、聪明伶俐等性格特征。皖南人具有商业头脑,安徽大商人大多产于此地。皖西人善良、淳朴、厚道,重义轻利,不爱经商。皖东人受苏沪地区的经济辐射的影响,因而对经济方面更显得热心,外出经商与打工的不少,大多勤恳。
相关信息儒雅尚文是安徽人的本色。历史上,属于内陆省份的安徽十分“内秀”。出了璀璨耀眼近代化第一人李鸿章,学富五车的“桐城派”,才高八斗的文化巨匠陈独秀,胡适等等。安徽人无论干什么都难以舍弃那“文”的情怀。
文才绚丽,正是皖人特色。无论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抑或商贾,都是“文气馊馊”的“细酸”之人。“三曹”在历史上颇负盛名,既有政治之名,也有文学之名,淮北地区曾被视为安徽的“西伯利亚”,却成为出帝王将相的“风水宝地”,一代枭雄,不仅仅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士,儒家文化的浸润常流诸笔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这位安徽枭雄的治国之道。
对许多南方人来说,安徽是北方,对许多北方人而言它又是南方,其实同江苏一样,安徽地分南北,但安徽自然条件不如江浙一带,皖南多山,土地贫瘠,皖中淮北属平原,又水灾频仍,故安徽人经常漂泊他乡,四处闯荡。安徽人也身兼南北的特点,豪爽而细腻,头脑清楚而口无遮拦,所以安徽出学者和商人。
安徽学者豪气十足,敢质疑陈说,敢开风气,所以文学革命由两个安徽人(胡适陈独秀)启其肇端也在情理之中,第一个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也出自安徽合肥;徽商在中国以敢做敢为而名世,白手起家,闯荡江湖,在近代商界很有声誉。
但安徽人自我中心意识太强,性格泼辣而又诡秘,喜欢内斗,喜欢抬杠,派系纷争多,虽处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却落后于东部的其他省区。安徽名人封建时代,安徽政治家繁星点点,星光灿烂,有汉初著名张良,宋朝的“包青天”,明朝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近代安徽名人李鸿章更是大权独揽,出尽风头,操纵国家命运,是他发起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目标,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陈独秀,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生于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卒于四川江津。
胡适,安徽省绩溪县人,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相关研究从静态看,在沪安徽籍外来人口在同乡关系需求方面,“为同乡提供的帮助”和“获得同乡的帮助”的频次都大于“对同乡帮助的需求”,而且两者都更多地集中在“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和“同乡活动参与”,但“对同乡帮助的需求”则更多地集中在“社会资源拓展”。在同乡关系角色方面,自认为“助人多于受助”的最多,“受助与助人基本相等”的次之,“受助多于助人”的最少。在同乡关系效应认识方面,近60%主张“正效应为主”,仅4.8%主张“负效应为主”,而有35.7%主张“正负效应基本相等”。[1]
参考资料1.在沪安徽籍外来人口同乡关系研究·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