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发音Cén shēn,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唐朝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他五岁学习,九岁学习,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天宝三年,岑参进士和第一。经过三年的选举,他被授予右内率军曹参军。后来,他两次参军边塞。他先是安西节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后来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使冯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大约四年秋冬,岑参在成都,享年52岁左右。在文艺创作方面,岑参工诗擅长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营生活、异国文化习俗有着亲切的感受,尤其是边塞诗。
扩展阅读岑参出身仕宦,父亲官至晋州刺史,不幸的是,他在岑参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孤儿寡母,年幼的岑参过早地体会了孤苦贫寒。
岑参,字什么已经不可考证了,但是我们知道,岑参担任过嘉州刺史,所以大家称呼他是岑嘉州。关于岑参,杜甫有个形容特别有意思,他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这里的好奇可不是你所想的那种窥探别人隐私的好奇心,这是说岑参特别爱好新奇的事物。爱好新奇,再加上出塞的经历,岑参写的边塞诗,那可谓是无奇不有了!
在中原地区是看不到的,也是前人不曾描写过的,可以说是前人的未辟之境,经过岑参的艺术创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前往西域的路上,岑参遇见旧友,于是两人便停马简单寒暄了几句。聊天得知对方是从边塞返回,要到京城上任。对比自己,岑参想到这是自己第一次远离故乡,尚不知前途如何,不免悲从中来,无奈地托友人给家人捎口信,报个平安。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这是诗人岑参的乡愁诗“逢入京使”里的一句。虽然我的家乡不在长安,但我的乡愁情如同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