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麋鹿(别名:Elaphurus davidianus):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体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
2.一般麋鹿体重120-180kg,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kg,初生仔12kg上下。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身型也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蹄子似牛、尾部有黑毛,麋鹿角形状独特,没有眉杈。
3.头疼,吻部细长,鼻端外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明显。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悬蹄,行走时含有响亮的磕碰声。
扩展阅读据了解,“麋鹿传奇展”布展工作自2022年8月启动,历时7个月,集多媒体技术、情景式体验、生态场景展示、原创手绘图文、麋鹿种群实时监控传输、知识问答小游戏等多种展示形式于一体,展出动植物标本、麋鹿文化藏品、历史实物及复原沙盘模型等244件展品,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麋鹿科普场景,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麋鹿相关的科学知识和麋鹿保护科学探索历程。
置身展览之中,公众可跟随麋鹿脚步,领略麋鹿前世今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我们始终在路上。”该中心主任白加德表示,未来,麋鹿苑将持续开展对生物多样性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研究工作,发挥麋鹿在栖息地中生物多样性的旗舰作用,带动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变迁,深化对麋鹿未来的生态价值研究;不断深化对北京全域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成为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生力军,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的领头雁。与此同时,进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的集成和推广工作,应用无人机、红外相机、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栖息地环境变迁的分析,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评估工作走向全方位、立体化、全面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