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被曹操称为“我的儿子房”。
于迅早年因被举孝廉而担任守宫令。弃官归乡后,于迅成了袁绍帐下的上宾。于迅觉得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改投曹操。曹操东征时,于迅看穿了张淼的计谋,连夜召唤夏侯敦杀害造反者数十人,以安定军心。之后,于迅支持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县,为曹操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官渡战争期间,曹军粮草枯竭,想退守许昌。在于迅的劝说下,曹操坚守城市,等待时机。最终在乌巢歼灭袁军7万余人,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后来,于迅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激怒了他。曹操征伐孙权时,派于迅到桥县慰劳军事,并趁机将他留在军内。不久之后,于迅在寿春忧郁而死。
于迅一生忠于壮汉,并协助曹操平定乱世,其君子的心令后人敬佩。
扩展阅读由此可见,曹操的性格,自信,多疑,妒忌,心胸狭窄,又生性残酷。除了华佗和杨修,还有荀彧、许攸,同样因此死在曹操手中。
第四,曹操有两位先祖,一位是开国功臣曹参,一位是供奉了四位皇帝及拥立恒帝的曹腾,都是汉室的忠臣。且曹操手下还有位汉室忠臣荀彧,荀彧虽追随曹操,但对于汉室是非常忠诚的,千里驰援献帝就有荀彧的提议。
荀彧能在曹操被封为公的时候公然反对曹操,后忧愤而死,何况另立新君乎。戏志才曾是曹操的一名谋士,虽然他才华出众但却英年早逝。在他死后曹操才开始向荀彧索求有志人士的,那么这么说的话,在诸葛出山之前是不是还应该有一个志才不死,郭嘉不出的说法呢。
荀彧的死令人叹惋,他一心想光复汉室,反对曹操称魏王,结果和主公曹操在意见上产生了根本上的分歧,曹操就把他调离中枢,后来荀彧就死了,《三国志》中的说法是荀彧“以忧薨”,就是忧愤而死,但是在另外一些史书比如《魏氏春秋》中,荀彧是收到一个来自曹操的空盒子,于是服毒自尽。后一种说法我们更为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