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武松我是虎(常有理先生的嘴脸和武松打虎的寓言)
常有理先生常看别人下棋,在甲乙对阵博弈时,他又好给一方支招。比如他给甲(或乙)支招,甲(或乙)没听他的,棋下输了,他就在旁啧啧连声地说:“看看,看看,你不听我的,你把棋下输了吧?”。底下一局,甲乙对阵又开始。甲(或乙)接受了上次的教训,为了不受常有理先生的责备,就步步听他的。结果又下输了。常有理先生又啧啧连声责备:“看看,看看,你要听我的,又下输了吧?手长在你手上,又没长在我手上,你要听我的干嘛?”其实,常有理先生就是个半瓶醋,干啥都不行。如果叫他跟甲乙任何一个对阵博弈,他都是失败者。但他唯一能行的,就是“常有理”。所以,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这种人时,对付他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搭理他。如果你搭理他,他一旦沾上你,你哪怕比他强千百倍,你就早已经输定了。
武松打虎
民间有一个武松打虎的寓言,是鲁迅先生引用过的。说的是甲乙二人,一强一弱,扮演武松打虎的戏玩。一开始是甲扮武松,乙扮老虎。乙被甲打得要命,乙埋怨甲。甲说:“你是老虎,不打,不是被你咬死了?”乙只得要求互换角色,扮武松,却又被甲咬得要命。乙又埋怨,甲便说:“你是武松,不咬,不是被你打死了?”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人从小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品质和能力,至于其他倒还是次要的。
一个有能力的人,无论放在主要位置还是放在次要位置,他都是积极的、主动的一方;一个没能力的人,无论放在主要位置还是次要位置,他都是消极的、被动的一方。生活中,那些没能力的人的特点就是常好抱怨。把他放在次要位置的时候,他抱怨说,他之所以干不出事业,是因为他处的不是重要位置,他的能力得不到展现发挥;等到有一天把他安放在主要位置时,他又抱怨说,他的单位不好,基础薄,条件差,下属业务能力不强,环境不优,所以他的能力仍然不能得到展现和发挥。
而那些有能力的人,从不抱怨,只管干起来,有多少能力用多少能力,尽力把工作做好就是了。所以,强者就是强者(如甲),干什么都行;弱者就是弱者(如乙),干什么都不行。这也许是人生的一个规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