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语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有教无类。’”这句话表达的是在教育面前人人都有权利,而不涉及个人的贫富、阶层等各种差别,体现的是教育平等的思想。由于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同样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例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还有同样出自论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么,如果给“有教无类”点上标点符号,也就是“句读”,意义可就大不相同了。
1 有教无类。完整的句子,是如今多数人的共识,也就是教育的对象不应该分门别类,不搞内卷。这是我们今天义务教育和双减政策的依据。
2 有教无?类。中间一个问号,意思就与上述完全相反了。不过,同样源自论语的还有“因材施教”的思想(注:论语中并没有此原文,原文出自清朝·郑观应《盛世危言》 “别类分门;因材施教”),恐怕这一句解读也不无道理。因为伟大的思想和理论,必须保持一致性,孔子不应该前后矛盾吧。这是我们以前划分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普通班和重点班的依据。
最后,考虑到孔子对等级制的支持,您认为哪个解读更为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