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关汉卿是元朝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者,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有《单刀会》、《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
关汉卿的介绍
关汉卿一生的戏剧创作丰富,其戏剧主题宽阔,如《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等等,都深刻地揭示了元朝腐烂黑暗的社会现实。
关汉卿的杂剧具有: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独特、语言蛮横质朴等特色。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里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
《窦娥冤》的介绍
《窦娥冤》的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全剧通过柔弱寡妇窦娥的悲剧,揭示了元朝社会高利贷盘剥、小混混横行和官员徇私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朝社会的混乱、畸型和吃人的丑陋实质。
扩展阅读《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是元代散曲作家,《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从年代上来说,虽然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但我们对它却并不陌生。因为在少年时代,就经常听老人们讲《窦娥冤》或者《六月雪》的故事,甚至有些对白、唱词至今还清晰地记得。
好在作者最后算是给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三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赶考得中,官拜参政知事并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窦娥的鬼魂前来告状,她的冤案才沉冤得雪。而关汉卿的这出《窦娥冤》,也反映了元朝官场的腐败,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正是因为如此,元朝才起义不断,最终被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推翻。
根据申丹教授的观点[4],不可靠叙事者同样可以以叙事中的人物的形式出现。《窦娥冤》中的窦娥是这样的不可靠叙事者。其不可靠性就来自于她行动上对于传统道德规约的忠诚。窦娥最终借助天地之力洗白冤屈就是隐含作者在文本内部留给读者的线索:他要建构的价值体系仍然是基于天地宿命的传统价值观的。当读者注意到这一点时,隐含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共谋就达成了,对窦娥“反抗”行为之反讽随之发生,窦娥“反抗者”的形象恰恰加强了这样的价值体系。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在情节上窦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彻底逃离传统道德的建构。
窦娥常常被认为食反抗封建礼教和传统旧道德的勇敢女子。但是由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窦娥力量过于渺小,窦娥的反抗最终没能取得成功。然而窦娥内心深处对封建礼教的态度到底是反抗还是坚守呢?《窦娥冤》之所以能成为传世经典也正在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从叙事学角度上看,这部戏剧巧妙地处理了窦娥对于传统价值的两难态度,并且以窦娥对传统价值明面上的“反抗”的失败为结局,将窦娥塑造成了一个不可靠的叙事者,通过隐含作者和实际读者的共谋[1],强化了传统价值体系在读者群体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