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植树节是对地球生态环境有积极贡献的节日,每年植树节全员一起植树绿化环境,为我们生活的地方增加绿色活力。植树的价值我们是知道了,那么关于中国植树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植树节寓意,大家快点来瞧瞧吧。
中国植树节的来历
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因时代的演化,先后作了三次改定。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山林的重要性和提倡植树造林得人。辛亥革命后,民国4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挑选树种,全国地市政府、机关、院校按期参加,举办植树节庆典并从业植树。
经当初7月21日审批后,通令全国按期遵照办理。
民国17年(1928年)北伐结束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成总理去世留念植树式”,民国18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发布《总理去世留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科长易培基遵循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倡导造林,于民国19年(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党,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去世留念日举办植树式。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凉气未消,还没适于种树之故,特要求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办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至清明节行之。并由该部发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便于全国照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林业部科长罗玉川提请审议《森林法(试行草案)》与对“决定以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进行说明后,大会给予根据。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探讨通过了《关于开展全员责任植树运动的决议》。
从此,全员责任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先是在全国实施。次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员责任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很大,各地适宜植树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很多省份还规定自己的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
中国植树节寓意
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植树节是为了鼓励全员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以达到宣传山林功能、提升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此外植树节向人们表达的意义不但是要多种树,而是传递给人们要爱护自然、低碳生活的一种理念。
中国的植树节是每年3月12日。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以植树造林为活动主题的节日,在这一天政府、院校、公司等都会动员群众加入到植树的过程中。
植树造林不但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树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田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功效,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维护林业资源,净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依据本国具体情况建立了植树节。
植树节是为了保护提倡人民种植树木,激励人民爱护树木,提示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针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植树节向人们表达的意义不但是要多种树,而是传递给人们要爱护自然、低碳生活的一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