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者,始也。是我国上古时代之神,也即古代帝王之简称。从周朝开始一直到西汉王朝,黄帝曾先后在位六十年(约前155~220年)。黄帝又称元昊、天皇大帝、至高无上神,又称帝辛、帝喾等。《尚书》“炎帝生辰”中的“帝”字写作“天人合一”中的“天”字。后由三才组合而成的帝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符号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
1、帝字的字源
帝字最早是由黄帝所造,因他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神的尊称,因此后人便以其为主体创造了“帝”字的字形,也就是将一个大的“天”字表示成三个小的意思:上为帝、下为帝。后来人们把这三个小的字组合在一起成为帝字。《说文解字》:帝字“上古作天帝之名”。而帝字还有一个小的读音: gao (火);另一个读音: hu (火);还有一个读音: li (火)。但在古书上我们还未发现帝字或其字的确切写法,仅从目前所知的史料来看,它是一种用形旁表达出来的词,而非纯粹用字含义表示出来。
2、帝字基本结构
帝字,在汉字中属于比较常见的字形,它是由“三才”组成的字体,即:天、地、人三才。在甲骨文中,“帝”字的上半部分为一个象形字,表示四种生物(蛇、龟、鸟、鹰)的四种形态:帝、鹰。上半部分由上而下延伸为四种形态:帝、蛇、鸟、鹰。在甲骨文中,四种形态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三个要素:皇帝、蛇神、鸟鸟。
帝字在汉字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当我们看到这个字时要注意,他是一个象形字!3、《尚书》中的帝字源流
《尚书·尧典》:“有攸往,厥命诸侯以乐。若尧、舜、禹之时,无咎而得。”根据“共工氏命舜作六艺,上承天意,以为天之正神,以报天德”的记载看(图1),尧、舜执政时“帝”是君主之尊称。关于“帝”的具体来源众说纷纭,有说“炎帝生辰”中的《尚书·炎帝纪》的记载:“炎帝生辰三年于黄泉宫。一曰太甲;二曰帝辛;三曰帝喾。”又在《诗经》中有多处相关记载。因此“炎”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尊称;而传说为“黄帝之子”的周幽王则因对商朝王朝有功绩,被商纣王追封为帝尧;同时因为在西周初期天子为尊而出现不同称谓;至于《尚书》中所言帝字,也多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随意造形,例如尧舜禹时代有其字作尧字旁,而后世之人则多借用其字(如《尚书·舜典》和《尚书·禹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