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猪和带菌猪都能感染。临床上以发热、厌食、腹部剧痛、呼吸困难、皮肤发绀、出血和粘液性渗出物为主要特征。病猪和带菌猪都可发生和传播本病,但以猪繁殖障碍性贫血(主要是仔猪)、猪瘟混合感染为主要特征。本病多见于8月龄~12月龄龄仔猪,以1~3月龄仔猪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为特点;5~6月龄新生仔猪发病率较高;7~10月龄仔猪发病率较高;11月份龄仔猪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不分品种);1~3年仔猪多为慢性发病型(不分品种);5~6年呈散发症状;7~10年母猪易感。
1、临床症状
潜伏期1~2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全身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发热,采食量减少,体温在37.5℃~37.7℃之间。多数病猪口鼻流出粘液或血样液体等,有的眼结膜发绀,腹下皮肤青紫。病程1~3天,死亡率低,后期恢复较快。典型临床特征为高热,体温高达41.5℃,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温长达40℃~42℃之间,眼睑红肿,眼结膜充血,鼻端流出粘液,眼睑水肿;严重者发生昏迷。呼吸困难,有时呈间歇性跛行,不能平卧;有的死亡后留下残疾和残废。皮肤粘膜发绀,胃肠道出血或渗出性伴见消瘦或者脱水。
2、实验室检查
猪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然后再经淋巴系统进入皮肤及粘膜,感染于皮肤形成溃疡,组织坏死形成溃疡面,严重时直接穿透淋巴管并形成溃疡。该病病毒可通过消化道进入胃粘膜,在胃中繁殖,并可刺激胃粘膜产生胃蛋白酶酶导致胃溃疡形成。病猪的胃粘膜细胞会被病毒入侵而产生各种类型的感染细菌,而引起慢性肠炎和消化道出血等不良症状。因此,猪群发生猪瘟后及时对胃粘膜进行检查可确诊本病。
猪瘟病毒 DNA测序可检测出30多种猪瘟病毒基因型,如B21病毒、E9病毒、L4型病毒、B1型病毒等,但最常检测出的是B5基因型病毒(E12)。××……×(1+7)××××××+×××(20)×××=264个基因型,而这些基因型都不能检测出猪瘟病毒基因组重组蛋白中的 ASFV基因所含有的16个外源性核酸序列。–?–,- b?-,~ b±1?-n=2400个外源性核酸序列;(20+26+26)=3900个蛋白质。因此该病毒的基因组重组蛋白为猪瘟病毒亚单位(SPS)结构组成形式。3、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可分为心包积液和心肌病变。心包积液为心外膜炎症状。心脏病变多发生在心内膜。心包积液常呈灰白色,少数为黄褐色;心外膜炎症状常发生在心外膜;肺病变多发生在肺泡组织中,病变呈灰白色,有黄色粘液;脾肿大。病变主要见于胃和小肠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以及浆液性纤维素性肠炎粘膜下出血等;肾病变主要发生在肾、膀胱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及细胞间质出血等;血液系统病变常见于心包积液、心包炎等;肝肿胀变形并呈灰白色;脾肿大;肺萎缩;肠粘膜萎缩变形并呈灰白色;肾病变可见于肾实质和肾小管基底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