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霖(1941年5月13日—),林彪的大女儿。其母是林彪前妻张梅。林晓霖出生后,随同母亲在苏联生活,直到1950年才回到中国,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1961年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首都军事博物馆的大型展览会重新挂出林彪元帅的照片,引起国内外舆论的热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几十年默默无闻,低调做人,从不接受采访,不愿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的林晓霖,应邀南下,来广东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活动。
2014年11月25日,中央红军突破湘江战役八十周年纪念日,林晓霖与数十位红军后代齐聚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参加纪念大会,缅怀革命先烈。
中文名:林晓霖
国籍:
中国
毕业院校: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41年
人物经历林晓霖
1941年5月13日,林晓霖出生了,34岁得女的林彪喜欢得不得了。[2]
1950年,林晓霖乘火车经过横跨西伯利亚的漫长旅行,回到祖国。
1954年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
1958年夏,叶群又不让林晓霖进家门,她无奈住到同学家里,这个同学是老作家严文井的女儿。叶群下令让秘书把林晓霖的北京户口起走,让李文普把林晓霖送到沈阳。李文普现在还记得,他是带着罗瑞卿开给沈阳市副市长宋光的介绍信,去严文井家接的林晓霖。
1966年6月初,“文化大革命”轰然而起,狂飙袭来,林晓霖和当时许多高干子女一样,本能地注视着中国政局的云谲波诡,但是她一直保持低调,生父的冷漠,继母的肆虐,使她对政治有了一点警惕性。罗瑞卿惨遭陷害之后,她对林彪愈加怀疑,她曾私下对最要好的同学说过:“林彪有野心,叶群是个坏东西。”除了每个月从林彪那里拿到20元生活费之外,她与毛家湾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即将毕业的林晓霖不想沾父亲的光,早在年初她就给父亲写过信,表示要改个名字,不姓林了,毕业后到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靠自己的能力工作和生活。
1968年,林晓霖因脚伤潜入北京,后又被叶群打发去重庆治疗。不久,又替她找了一个文化程度低的军人,在云南山沟里呆了好几年。
家庭生活父亲和母亲的离异
林晓霖和母亲张梅
1936年6月,刚满16岁的刘新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走过两万五千里艰难征程的中央红军进入瓦窑堡的时候,她和同志们一起打着小旗夹道欢迎。
刘新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她渴望得到学习的机会。这年年底,组织上送她到定边的中央党校学习。董必武校长像个老爹爹,对年龄小的刘新民格外关心。
此时的刘新民改名张梅,她天资聪颖,好学上进,在革命队伍里不断学习,文化素质提高很快。正是少女的豆蔻年华,张梅越长越漂亮,被人们称为“陕北一枝花”。
1937年春,时任红军军政大学校长的林彪应邀参观中央党校,在董必武校长的陪同下走进教室。张梅正在做笔记,没有注意来人是哪位首长。然而,妩媚动人的张梅让林彪惊为天人,走出教室就急问此女同志是谁,回去以后,林彪立即正式请董老做媒,同时又去找冯文彬和成仿吾做媒。有三位媒人牵线搭桥,林彪很快就与张梅在延河边见了面。不久便在红军军政大学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林彪是大名鼎鼎的红军青年将领,比张梅大13岁,他与美若天仙的张梅闪电般地结合,一时在延安传为佳话。
全面抗战后,平型关大捷后不久林彪负重伤,中央决定送他赴苏联治疗,正在抗大学习的张梅因为小产也在休息当中。于是张梅随夫同行。
1938年12月,林彪和张梅辗转抵达莫斯科,一到苏联,安排林彪住在莫斯科皇宫医院,林彪很快康复出院。回到库契诺庄园后开始平静的疗养和读书生活。
年轻的张梅尽其所能,细心照顾丈夫,同时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俄语,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国突然向苏联发动进攻,德军剑锋直指莫斯科。共产国际决定在莫斯科学习和疗养的中共干部回国,并指定由林彪带队。
1946年7月,罗荣桓在夫人林月琴的陪同下,到莫斯科治疗肾病,临出国时,林彪给张梅带了一封信,说他已经结婚了,有了一儿一女,叫张梅另外嫁人。罗荣桓把这封信交给张梅,此时,张梅才知道林彪变了心。
人物轶事林晓霖在滕叙衮所著《哈军工传》一书中讲述:“文革”中,保守组织“八八团”把林晓霖抬了出来,当了他们的头。后来,叶群知道了这件事,让秘书起草了一份《林彪声明》,声明说:晓霖一贯反对我(林彪)。她在外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并不代表我,我概不负责。我与她断绝父女关系。
参考资料1.林彪之女林晓霖等出席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会·搜狐历史
2.林彪长女林晓霖评父亲功过:要为父亲谢罪·西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