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汉语词汇,拼音是bǎo níng,释义为保有并使之安定;辅佐护卫使安宁巩固。
中文名:保宁
拼音:bǎo níng
出自:《逸周书·尝麦》
类型:词语
释义引证解释1、保有并使之安定。《逸周书·尝麦》:“保宁尔国,克戒尔服。”《旧唐书·文宗纪下》:“朕嗣膺寳位,十有三年,常克己以恭虔,每推诚於众庶。将以导迎休应,渐致辑熙,期克荷於宗祧,思保宁於华夏。”2、谓辅佐护卫使安宁巩固。唐 苏颋 《授薛稷中书侍郎制》:“翼戴朕躬,保宁王室,厥功茂矣。”[1]
词语分解保的解释 保 ǎ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明哲保身。朝不保夕(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 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保持。保洁。保质。保墒。 负责:保证。
宁的解释 宁 (寧) í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
出自《逸周书·尝麦》,曰: “保宁尔国,克戒尔服。”这里的“保宁”即保有并使之安宁之意。
唐代苏颋《授薛稷中书侍郎制》: “翼戴朕躬,保宁王室,厥功茂矣。”这里的“保宁”即辅佐护卫使之安宁巩固之意。后世多以“保宁”为军镇,政区名称或帝王年号。
参考资料1.保宁·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