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时大家会在这天开展扫墓拜祖与踏春出游,那清明节是每年的几月几天呢?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清明节一般是在每年阳历4月4-6日。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与端午、春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一般是在阳历4月5号前后。扫墓活动一般是在清明节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将近一个月。
清明祭扫坟茔是与殡葬礼俗相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且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因此扫墓也不见于载籍。之后墓并且坟,扫墓之俗便有了借助。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便离京万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观念的发达、坚固来说,严延年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因而后人把远古没有列入规范的墓祭也归于五礼当中:“士庶世家,宜许上墓,纳入五礼,永为常式。”获得官方肯定,墓祭之风必定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典礼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主要表现,根据以上意义,清明节因而变成华人的重要节日。
材料扩展: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已通过改动《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的决策,其中要求“清明节,放假1天(阴历清明当天) ,2008年,清明节宣布变成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成三天。
清明节的起源,相传始于古代王侯将相“墓祭”之礼,之后民俗亦相仿效,于此日拜祖扫墓,各代承袭而成为中华文化一种固定的风俗。原本,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唐代,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列入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生活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二者生活相仿,因此便把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清明节是我国关键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但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桥梁,更重要的是了解先辈。看自身的不足,修正自己,推动后代。感悟人生的价值,清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枝,保存可借鉴的嫩芽,弘扬正能量。
由来
提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得人,都会联想起历史名人介子推。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敬妈妈,一定会带着老娘出去。谁知这场走红却将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严禁取火,每家每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便是寒食节的源头。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活动延续到清明,长此以往,大家便把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如今,清明节替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风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风俗了。
纪念方法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形式多样: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类习俗延续到今日,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日,子孙们先把先人的墓葬及周围的野草修复和清除,随后供上食品鲜花等。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去先祖墓地、玩家摆放所或寺院的灵位前默然鞠躬。
因为火化遗体愈来愈广泛,其结果是,前去玩家摆放所拜祭先人的方法慢慢替代扫墓的风俗也有当日有些别人在家里拜祭祖先的。新加坡华人还在寺庙里为逝者立神主牌,寺庙因而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区域。当日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去先祖墓地、玩家摆放所或寺院的灵位前默然鞠躬。
无论以何种方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典礼是到坟前、玩家摆放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典礼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祖以往的奋斗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