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应该是对于稚子弄冰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方面的消息比较关注的,那么今天小编也是收集了一些稚子弄冰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方面的消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稚子弄冰》的写作背景是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见到孩童穿冰当铮玩耍的景象,即事写作了这首诗。全诗描绘了儿童玩冰的趣事,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活泼。
《稚子弄冰》是宋代杨万里的诗,原文: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赏析:
一、二句说天寒才能结冰,冰块又是很凉的,儿童却早早起来去玩它,写出儿童不怕冷;一块凉凉的冰有什么好玩的呢?有的,可以穿上丝线当锣敲。这是只有儿童才想得出的,而且是“彩”线,“银”锣,又很美。说明这个儿童既顽皮,又聪明精灵。
第三句详细描写儿童提着银锣似的冰块玩耍的情景。诗句将儿童得到“银锣”,兴高采烈的情态传神地描绘出来,让人想见他那狂喜的身影。
第四句说明意外的情况发生了,诗的发展出现了波折。意外,又合情理。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情趣横生,余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