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3.1%。不少人发现自己血压偏高后,就会开始服用降压药,但也有很多人在服用降压药后发生了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么降压药是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1、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时,要严格遵循医嘱,切不可擅自减量或停用降压药物。
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否则服用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血压恢复正常以后,就不要擅自减量或停用降压药了。如果发现血压降低,就应立即停药并再次测量。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对血压是有影响的,很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服用降压药物之前一定要询问医生。
2、血压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可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降压药后,一定要记住一句话:“降压药一定要慢”。血压的下降速度越快,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概率也越高。比如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降压药过快有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也有可能会诱发心衰。
3、长期服用降压药后出现低血压,患者应注意补充钾元素。
很多降压药会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会抑制醛固酮系统的活性作用,从而使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低血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钾药物进行治疗。在服用补钾药物期间最好不要喝水,避免低盐饮食也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降压药剂量不足可导致低血压症状的出现。
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之后,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患者会感觉头晕、无力的同时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出汗等不适症状。而如果降压药的剂量不足的话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这种低血压症状。
5、服用过多的降压药物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
许多药物通过肝脏代谢,使药物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增加了肝脏的代谢负担。另外,服用过多的降压药物会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高血压。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