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是谁给雷军创办小米提供的基础,结尾的来自德信无线的无线业务团队。然而查遍网络,基本没有关于这个团队具体个人的故事,这也是很让我觉得遗憾的地方。对这些人进行素描,是理解早期小米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实这个故事之所以发生,与2007年左右中国手机设计厂商业绩下滑的宏观市场格局脱离不了关系。在这场风暴来袭之前,市场上的格局是这样的:芯片厂商只提供芯片,包括手机设计在内的诸多系统集成的下游工作是分包给类似德信无线这种公司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类似联发科、展讯这种芯片厂商开始给客户提供了一体化的手机解决方案,即 Turnkey Solution模式,也就是俗语中「交钥匙」模式(再通俗理解,就是贴牌)。从芯片的集成到电路设计等等,都开始参与业务。
随后,这些芯片厂商通过这种方式,挤占了不少下游的手机设计公司的利润。根据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2年,国内手机设计行业平均毛利率一度超过300%,但是到07、08这两年,一般公司净利润只能保持15%左右。
当然了,「德信无线」、「闻泰集团」的举步维艰,「中电赛龙」的倒闭。都可以算是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牺牲品。
这也不难理解会有员工从德信无线出走创业。
根据猜测,雷军复制了资本换权利的路数。毕竟雷军的移动互联网梦想由来已久,能够有如此机会施展也是非常好的。于是,在雷军资本介入之后,这个来自德信无线的无线业务团队摇身一变成为了「小米科技」的前身「小米工作室」。
对了,还有另外一个对雷军创办小米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李开复」。小米创始团队的林斌、洪峰都曾作为谷歌中国的重要骨干,是李开复在中国的左膀右臂。
2009年初的一天,后来的小米联合创始人的「林斌」正坐在北京五道口谷歌办公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他在当时是担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负责谷歌移动的研发和Android系统的本地化。这时,他的上司、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走了进来,把一位客人介绍给他。
这名客人,就是雷军。
一开始的起因,其实就是时任UCweb董事长的雷军在跟谷歌中国讨论二者进行商业合作的可能性。林斌只是商务谈判的对象。虽然一开始以合作为目的的洽谈,但是丝毫不妨碍二者对于智能手机发表看法。甚至传出两人在餐厅里比较谁手机更多的佳话。
顺便插一句,当时的魅族m8采用的是基于「Windows Embedded CE6.0」研发的「Mymobile」系统。为了说服魅族使用安卓,林斌也曾和雷军一同前往魅族找黄章商谈。
其实分析林斌的成长路径和职业生涯,基本上是一个顺风顺水、按部就班而来的优秀的人。所以这让他在做任何决定之前都显得相对保守、稳健。据悉,林斌也是花费了不少心思考察了小米和雷军之后,才决定全身心投入的。
相比之下,曾经作为雷军在金山嫡系部队的「黎万强」,被雷军拉拢则显得水到渠成。一顿饭,一次聊天,就把黎万强从开摄影展的路上拉回来,跑去跟雷军创办小米。
在个人履历上,黎万强的强项,就是如何保证用户体验。当然这里的用户体验不仅仅包括小米手机,也包括触及用户的方方面面、营销品牌和产品的各个环节。但是,是否是其定调了小米早期所谓的「饥饿营销」还不得而知,但是他在小米产品营销中的作用绝对至关重要。
第三个人名叫「黄江吉」,原先是林斌在微软的同事,经其介绍给雷军后,加入小米的。其实这个人在网上流传的资料显然不如前面几个人丰富。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是他负责了「米聊」的运营,只可惜这个应用最后被腾讯的微信压制的死死的。所以对其个人而言,在成功学盛行的媒体界,存在度不如上面三个人。
但是他的作用对于小米而言,是最具备前瞻性的。他在微软曾经负责过商务服务器高性能数据分析系统、B2B系统Biztalk自动物流分布系统。通俗理解就是所谓的大数据、云计算。
biztalk,微软的主要产品之一。
Biz 为business的简称,talk为对话之意,所以该产品功能为各企业级商务应用程序间的消息交流之用。 在当今的业务环境中,越发需要创建业务流程,将各种分散的应用程序融为一体。借助于 Microsoft BizTalk Server ,您可以连接不同的应用程序,然后利用图形用户界面来创建和修改业务流程,以便使用这些应用程序提供的服务
黄江吉个人在这方面的经历,让MIUI在早期具备了可以根据用户数据快速迭代的能力。
那么同黄江吉一起负责米聊的「洪峰」,也是自身能力很强的人。在谷歌利用谷歌著名的20%工作时间,开发出了谷歌街景。
但是只可惜,同黄江吉一样,两个人负责的米聊,由于巨头压制而奄奄一息。个人感觉,这二人总有点壮志未酬的感觉。
就像「乔纳森·伊夫」对于苹果的意义一样,「刘德」对小米也是具有同样的意义。这名美国艺术设计中心学院毕业的工业设计硕士,在小米手机及其他小米周边硬件产品中,参与了设计。在他的个人履历上,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奖项。
那么在小米手机的诞生中,真正起推动性作用的,就是「周光平」博士。
周光平参与了多款摩托罗拉手机的设计,其中包括CD928、V998、 L2000、 V8088、 V60、 V66、 V70等。作为一名核心专家工程师,他同时担负着向年轻工程师传授技术的职责,并作为摩托罗拉技术代表负责技术层面的客户沟通事宜,向来自欧洲市场的客户试验和演示各种手机新产品。周光平向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移动运营商展示了摩托罗拉产品的技术品质,有效地扩大了摩托罗拉产品市场份额。
就这七个人组成了小米最初的创始团队,将之前的小米工作室改名为小米科技,并在2010年03月03日正式成立公司(对外公布是4月6日)。
似乎对于这种梦幻团队,平均分配股权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因为没有任何公开资料,只能根据坊间传闻及行业惯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军的股份在40%左右,其余的合伙人在5%左右,留给员工的期权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军的股份是其余任何一位合伙人的5-10倍之间,甚至超过其余合伙人的总和,
在小米创始团队的股权配置上,雷军完全有理所当然的理由持有更多的股份。
- 雷军在创始团队中,身价最高,超过其余人之和。
- 雷军在互联网界的名声更响,有助于公司拿到更多的天使轮投资。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曾经根据雷军的个人经验,决定投资小米的A轮。
- 雷军系的优势。可以比较客观的说,雷军所投资的雷军系成为了小米生态链的雏形。
所以雷军个人能力和个人经历的突出优势决定了小米创始团队早期的股权安排格局。搭班子完了剩下就是干了。
于是,就有了所谓的100个梦想赞助商的剧情发展。
(未完待续)
————————————分割线——————————
笔者留言:打算写一个系列,详细归拢一下关于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然而个人能力终究有限,希望有人可以为我提供资料。可以在我的微信公众号「47智酷」中提供,感谢。也可以在「47智酷」的微信公众号中留言催稿。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