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是农历以月球绕地球的定历法。有闰月的年份比平时多一个月。每年与回归年的365日5:48分46秒相差约10日21:00。因此,每三年有一个月的飞跃,每五年有两个月的飞跃,第十九年有七个月的飞跃。飞跃的初衷是余数。
指历法纪年与太阳周围地球运行时间的差异,多余的称为“闰”。闰月一般不会出现在阳历中,因为有闰月的年份一般是13个月,而阳历的算法不会出现13个月,但闰年会出现在阳历中。闰月不固定在某个月。根据历法规定,它将在2月到10月之间随机出现。如果这些月中有一个月重复,那么重复后的月份就是闰月。
扩展阅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历中便引入了闰月的概念,闰月是指在一年中额外添加一个月份的现象,以增加一年的总月数,这样做是为了使农历与太阳历尽可能地接近一致。具体而言,每隔几年就会添加一个闰月,这个闰月与其它月份一样,有30天或29天,这样一年就有13个月了,总天数接近太阳历的365天。
在民国时期,这种误差导致了阳历和阴历的日期错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便出现了一种规定,每隔几年就要在阴历中增加一个“闰月”,来保持阴历和阳历的同步。而正是因为“闰月”是非常少见的,所以人们认为在“闰月”期间进行某些活动是不吉利的,包括搬迁、结婚、建造房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