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是秦汉时期中央执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代都是正品。
太尉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中。西汉初期,太尉的设立大多与军事无关,因此具有虚位特征,不同于宰相等官衔。汉武帝以贵戚为太尉,改变了过去以有功之臣为太尉的惯例,与宰相相同,这与西汉初期不同。光武帝建武27年,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督。曹操撤销三公制,自任宰相。魏文帝阶段短暂恢复,随后撤销。
之后,逐渐演变成丞相、亲王、赠官等。
扩展阅读《后汉书·孝灵帝纪》载:“夏四月丙午朔,日有食之。太尉马日磾免,幽州牧刘虞为太尉。丙辰,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他的死期距他免马日磾的官,改立刘虞为太尉,仅仅十日。
最后,还一处“民国风”新打卡点,官太尉河-天赐庄历史文化街区。从官太尉河至南部的天赐庄这一带有着大量的名人故居和古迹,保存诸多民国建筑,圣约翰教堂、博习医院旧址等坐落于此,该片区是苏州古城中西文化交汇最早、地方特色体现最浓的区域之一。
秦变周法,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荀悦曰:“秦本次国,命卿二人,是以置左右丞相,无三公官。”)。秦朝以丞相取代三公,天下之事皆决丞相府。又设太尉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为丞相副手。所以又有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