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最初源于女真人的捕猎组织,是清朝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结构,也是清朝的根本制度。八旗分别是: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清军入关前,八旗里的正黄、镶黄两旗由皇帝直接统领,其它六旗分别由皇帝的子侄统领。
顺治帝亲政后,收多尔衮管辖的正白旗归皇帝统领,因此构成了上三旗与下五旗。清军入关后,为加强军事防御,八旗分布在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守。清廷采取了大规模的“圈地”活动,圈占百姓的大批良田划入旗人,并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随着历史的嬗变,八旗制度严重的束缚了满族人民的发展,在征战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小。
扩展阅读其中京营八旗,包括领侍卫三旗、八旗骁骑营、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内府三旗、八旗步军营及巡捕营、火器营、健锐营等,其“骑射”训练情况各有不同。
但是,八旗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八个旗的人数也并非始终一致。
再加上经过皇太极时期的发展,八旗人数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除了满洲八旗之外,还存在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总计有24旗之多。虽然对入关时八旗军的数量并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显然,人数绝不仅止于努尔哈赤时期的6万人。八族虽然是清满洲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但旗兵(或曰旗民、旗人)却并不限于满洲人,也有其他民族,例如蒙古、汉、锡伯、高丽、达斡尔等族。故八旗又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