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对孩子正确的表达爱呢?
天下的每个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天下所有的父母都知道该怎么去爱孩子,有的时候父母的爱没有表达出来,孩子也不知道,从而导致双方变得疏远。家长觉得孩子不懂事,孩子觉得家长不爱自己,从而走向两个极端,所以家长也要学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爱。
一、家长该如何对孩子正确的表达爱
1、想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平时父母就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环境。父母之间相亲相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的教育。父母双方的性格良好,情绪良好,并且对孩子充满爱意,孩子才能够在家庭中感受到爱意。如果家长对孩子总是漠不关心,孩子时间长了就会变得非常孤僻,对父母也很冷淡。
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大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有些压力,有的时候就会有情绪不好的情况,但是当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家长要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遇到了困难,家长也要及时的帮孩子解决,不要总是对孩子发脾气,否则会伤害孩子对家长的感情。
3、不要总是惩罚孩子。在教育中,是非常不赞成家长去体罚或者惩罚孩子的,因为惩罚孩子不仅不能够起到让孩子改正错误的效果,还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有负面情绪,久而久之就会逐渐的疏远父母。
4、经常帮助孩子。孩子对于父母是希望父母做孩子最亲密的伙伴和朋友,所以当孩子受到了伤害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第一时间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顾,不管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家长都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孩子。尤其是有外人在场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
二、结语
当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时候,长大了之后也会变成一个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人,所以父母平时在家里的时候一定要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爱意,把自己的爱传递给孩子。
父母怎样爱孩子
《父母怎样爱孩子》
文:周国平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在我看来。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具体怎么做,我说一说我的经验供参考。要有三点,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长。其三,注意培育孩子的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我肯定不是什么教子专家,只不过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而已。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抵御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给孩子提供一个得以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很幼小的时候就应该这样,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界限,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从几岁开始形成的,实际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心智的觉醒早就开始了,在一两岁时已初露端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是去了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
任何一个孩子都绝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当然,我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全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只要是这样,就怎么爱也不过分,怎么爱也不会把孩子宠坏。
没有孩子的时候,生活多么艰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总想为孩子争取好一些的生活条件。一个人无论怎么清高,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免俗,我认为也是最可理解的。
中国人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这个“乖”字。“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乖顺,就是温良、听话,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机敏,把这两个含义统一起来就比较全面了。不过,这两个含义也可以从坏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顺是循规蹈矩,乖巧是察言观色,二者的结合就令人讨厌了。
仔细分析起来,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把包含了三个因素。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智慧。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倘若抽取这些品质,只要求孩子盲目的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乖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
亲子之爱是爱的课堂,不但对孩子是如此,对父母也是如此。
黑格尔说:“通过对孩子的爱,母亲爱她的丈夫,父亲爱他的妻子,双方都在孩子身上使各自的爱得以客观化。”泰戈尔也说:“我的孩子,让他们爱你,因此他们能够相爱。”
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体之爱的产物,更是彼此的心灵之爱的载体,通过爱孩子,这种爱才不是飘着空中,而是落在了地上,获得了稳固的基础。请注意,这两位贤哲都认为,对孩子的爱是实现男女之间超越于肉体的爱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我对此也深信不疑,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正是通过爱孩子,我们才领悟到了爱的无私之本质,从而真正学会了爱。
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长大后,把一份他的孩提时代的完整记录交到他的手上,他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物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比这更贵重的了。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家长相当可怜,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
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也是父母。
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在干旱的沙漠里中,孩子的智性花朵过早的枯萎了。在沉寂的闷屋中,孩子的灵性笑声过早的暗哑了,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
现在有一些父亲或母亲以自己的孩子为题材写书,写的是他们很特别的育儿经历。他们有宏大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从零岁开始,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天才,终于送到了哈佛或牛津。在我为女儿写的书里,没有一丁点儿这样的东西。事实上,我也不是这种目光远大,心思缜密的家长,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罢了。对于我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的生长,丝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图。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从不作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心身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误导。我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
许多父母盼望孩子快快长大,我相反,多么愿意孩子的童年时光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我留恋这样的一种天然的可爱,这样的一种纯粹的亲情,这样的一种简单的幸福。在时间的汹涌波涛上,我留恋一滴晶莹的水珠。
然而,一切皆逝,无物长存,我应该和能够做到的是,再另一种形式中守护这些珍贵的价值。我不是指写作,写作是容易的,难的是生活本身。我愿意孩子在因阅历和教养而成熟以后依然天真。我愿我们的亲情历尽岁月的磨难始终纯粹。我愿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蚀永远简单。
父母和孩子_如何教育孩子
1.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只是谈话那么简单,也是了解彼此状况的桥梁,更是彼此情感沟通的渠道。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交流,当孩子取得成功时可以与他交流成功的经验;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可以与他交流如何调整心态;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与他交流如何面对困难等。父母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2.与孩子一起活动
在生活中父母有很多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比如:一起去购物、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做游戏、一起去游乐场等。作为父母一定要珍惜能和孩子一起活动的机会,因为在活动中不仅更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而且这些活动也都将会成为你与孩子最美好的回忆。
3.给孩子更多的表扬和鼓励
父母对于孩子一定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当孩子取得一次成功时父母要及时做出表扬,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父母的表扬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当孩子在做某些有挑战的事情时,父母也要不断鼓励他,鼓励他敢于战胜困难,父母的鼓励有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培养。
4.敢于向孩子道歉
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做出一些错事,父母犯了错一定要敢于向孩子道歉,向孩子道歉是一门艺术。通过向孩子道歉不仅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更为孩子做了一个好的表率,让孩子能够懂得知错就改。
5.学会宽容
由于孩子年幼无知,所以他们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不应该立即批评和指责,而应以一个宽容的态度去告诉他们为什么错了,以及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另外,父母的宽容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孩子内心感到自责,待下次面对同样的事情时他也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爸爸爱妈妈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爸爸爱妈妈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爸爸爱妈妈,孩子的教育问题应当受到重视,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在说明孩子成长的不足,幼儿时期是培养各项能力的关键时刻,认真教育孩子的人终会有所收获。现在分享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爸爸爱妈妈。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爸爸爱妈妈1
1.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2.是孩子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孩子会本能地模仿父母,形成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夫妻关系和谐,孩子才会体验到更多的安全感、欢乐、信任以及尊重,有助于孩子形成对他人的信任,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3. 影响孩子的未来家庭幸福
孩子对于婚姻的最初认知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儿子看到爸爸疼爱妈妈,以后也会懂得疼爱自己的另一半;女儿看到爸爸疼爱妈妈,也会把爸爸作为择偶的参考标准,选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
有些家庭夫妻关系不好,母亲从自己的丈夫那里无法获得足够的关注,便会从自己的'子女那里获得。到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时,母亲便会感觉很失落,于是对自己的儿媳女婿百般挑剔,影响孩子的家庭幸福。
4.夫妻恩爱,孩子更懂得关爱父母
夫妻的关系好,感情好,再他们的眼里,对方总是珍贵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会给予对方呵护。这些点点滴滴,子女看在眼里,自然也会懂得疼爱自己的父母。
孩子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家庭的和谐,父母的和睦,好的家庭环境就好比是树的根,父母和睦的关系就好比是阳光、水分、养料。要想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就要从家庭开始,从夫妻关系开始,好家庭,好孩子,好的夫妻关系,一定会培养出好的孩子,爸爸们,好好爱那个为你生孩子的女人吧!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爸爸爱妈妈2
1、爸爸爱妈妈,让孩子学会勇敢与担当
曾经在一所小学里当老师,带过的众多班级中,有一个孩子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那天我们要进行一项试验,试验的教具是一只活体青蛙,试验中的一项任务是需要一个孩子用手托起这只青蛙,展示给同学们看。
当我把这项任务讲出来的时候,所有孩子都沉默了,没有人愿意用手托起这只丑陋的青蛙,就在我准备放弃时,一个男孩子举起手来,大声喊道:老师,我来。
他走到讲台前,挽了挽袖子,小心翼翼地伸出一只手,鼓起勇气慢慢地用手托起这只青蛙,展示给同学们看。
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下课后我问他怎么会有勇气做这件事时,他告诉我:
他的妈妈从小害怕家禽类,在家里凡是需要做家禽类的菜,譬如:炖鸡、烧鸭之类的都是爸爸来做,而爸爸从小就告诉他我们是男子汉,是需要保护妈妈的。
妈妈是家里唯一的女生,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挺身而出,帮助和照顾妈妈,所以他在家里也常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
今天的青蛙,他想,一定不能让女生出头,因为她们是女孩子,是需要被保护的,又起昨晚睡前爸爸讲的《青蛙王子》的故事,他猜想或许这只青蛙是王子变的,于是就不害怕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所有的父亲们说:你想教育出一个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爱自己的妻子。
和这个孩子的谈话,让我看到了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爸爸妈妈非常相爱,两人轮流下厨,家务一同分担,孩子一起教育,甚至爸爸还会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上来。
爸爸对妈妈的爱,给了孩子很好的影响,让他从小就学会勇敢与担当,并且爸爸的爱还让孩子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从而能够帮助他做更好的自己。
每个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懂得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让Ta看到爸妈如此相爱!
2、父母的婚姻模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婚姻模式
同事讲了儿子鹏鹏和好朋友小雪玩儿过家家的趣事,鹏鹏扮演爸爸,小雪扮演妈妈,鹏鹏“下班”一回来。
小雪就气哼哼地嘟囔着说:你看看,这家里这个乱,你什么都不管,孩子也不理,整天跟个大爷似的,所有的活都是我干,我都快累死了。
小雪口中的话应该是妈妈平日里经常对爸爸说的话。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短片《你的样子,就是你女儿未来老公的样子》
短片中年迈的父亲看着自己的女儿每天下班后要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带孩子等忙得焦头烂额,而女婿则在旁边悠闲地喝咖啡。
这位父亲立即给女儿写了一封道歉信,信中写道:
女儿,爸爸非常愧疚,所有家务都得你一个人干,早知道小时候就不让你玩儿过家家了,我早就应该告诉你,家务不该就得你一个人干,你丈夫也要分担家务。
但是,我哪儿有脸说他呢?说起来,我以前也从没有帮你妈妈干过家务,看着妈妈,你慢慢学会了家务,而你丈夫呢?他应该也跟着他爸爸有样学样吧!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爸爸、妈妈和孩子是情感的三角关系,父母相爱,家庭和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继承非常健康的爱的模式,等他长大后,就会将这个爱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中。
不知小雪长大以后与爱人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有一天他的爸爸看着自己的小公主变成为家务忙碌与辛苦的家庭主妇时,内心的愧疚一定不比短片中的父亲少,或许在自责之余也会惋惜与遗憾曾经自己对待妻子的样子。
父母好的婚姻模式,像阳光一样照进孩子的心里,在Ta未来的家庭里,会将温暖延续,将幸福放大。
父母不好的婚姻模式,也像一根刺一样扎入孩子的内心深处,在Ta未来的家庭里,会将这种大部分的不幸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