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shǔ)离(lí)之(zhī)悲(bēi)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出自《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同义词有“禾黍之悲”、“禾黍之伤”。反义词有“推陈出新”等。黍离之悲可作宾语,用于感伤等。例如,担心自己的生前会饱尝黍离之悲,于是便换上青衣小帽,到午门前面谢恩。
《诗经》“王风”,讲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经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里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忧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塌陷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情绪,以致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
扩展阅读辛弃疾墓。辛弃疾墓坐落于今江西省铅山县永平镇陈家寨村颜家垄山坡上,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墓现在处于一片荒草之中,简朴苍凉,墓前仅有两棵石柱,是1982年重修时铅山县政府所立,上镌刻有郭沫若题写的一副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昔日巍峨壮观的正午之城也没了往日的威严,在西方人来来往往时,两旁的野草透露着萧瑟。这是《诗经》中“黍离之悲”的一个注解。
明末清初,钱牧斋由于受扬州十日屠杀的影响,不忍心看惨剧再次发生,开城门献了苏州城,并做了礼部侍郎,但其内心世界的矛盾,可想而知,其大量围棋诗都写在入清之后,这些诗大都是借棋局咏时事,或抒发鼎革之痛,倾诉黍离之悲;或讽喻朝政得失,勾画光复大计。但在当时清廷的高压下,他无法直抒胸臆,只得退藏晦密,多所避忌,故诗中往往多抑塞愤张之语,而有峥嵘萧瑟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