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导语: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经历: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尽自己所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费尽口舌,费尽精力,苦口婆心地说了多少次,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孩子这样的态度和反应让父母伤心沮丧的同时,更增加了父母的无奈和茫然,始终不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其实孩子就吃这么几套,进入孩子的内心,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
孩子就吃“父母鼓励和赞美自己”这一套
卡尔·威特曾说过:“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孩子最喜欢父母对他的赞美。父母及时而适当的赞美,能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树立起自信心,更坚强地去面对成长中的困难和挑战。
1、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和鼓励
2、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
3、带着赞美鼓励孩子
4、当着别人的面赞美孩子
5、该赞美时,要及时赞美,赞美让孩子更自信
6、赞美孩子也要把我好度
孩子就吃“父母顺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一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东西,每个孩子也都希望父母能尊重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父母不应该随意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应该鼓励孩子去做喜欢做的事,并帮助孩子挖掘和培养兴趣和特长。
1、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2、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3、让孩子品味成功的乐趣
4、允许孩子在兴趣上不专一
5、不要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
6、挖掘并培养孩子的特长
孩子就吃“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一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他们总是希望父母能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父母要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鼓励孩子多尝试自己喜欢的事,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1、鼓励孩子去当领导
2、孩子喜欢去冒险
3、孩子喜欢“搞破坏”
4、该放手时就放手
5、孩子喜欢自己选择朋友
6、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
7、尊重孩子的理想
8、让孩子自己管钱
孩子就吃“父母和自己是朋友”这一套
孩子喜欢愿意和自己做朋友的父母。父母应该和孩子成为好朋友,以朋友的姿态来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和孩子成为朋友,才能更好地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1、和孩子成为好朋友
2、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
3、关心孩子的学习
4、在生活中关心孩子
5、在错的时候,要向孩子道歉
6、多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7、对孩子说话要算数
8、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9、允许孩子发脾气
孩子就吃“父母陪自己玩耍”这一套
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多点儿时间陪自己玩耍。父母陪孩子一起玩耍,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快乐,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有助于父母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利于挖掘孩子的潜能。
1、多一点儿和孩子玩耍的时间
2、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3、经常带孩子在户外活动
4、给孩子表演的空间
5、学会给孩子讲故事
6、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7、多陪孩子玩益智类游戏
8、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9、跟孩子一起回忆童年
孩子就吃“轻轻松松学习'这一套
其实孩子的天性是喜欢学习的,只是他们更想要“轻轻松松地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不难,只要父母能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找对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一路上升。
1、和孩子一起读书
2、鼓励孩子积极提问
3、指导孩子科学利用时间
4、协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5、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6、引导孩子进行预习
7、教给孩子听课的方法
8、指导孩子有效复习
9、提高孩子做作业的效率
10、帮助孩子缓解考前焦虑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就吃“父母温和地改正自己”这一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很多时候,孩子不是知错不改,只是希望父母能“温和地改正自己”。“棍棒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关爱和机会,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性。
1、以身作则,不让孩子浪费
2、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3、帮助孩子改掉说谎的毛病
4、改正孩子骂人的坏习惯
5、孩子偷拿的东西要不得
6、不要让孩子上网成瘾
7、改掉孩子挑食的毛病
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
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解释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重视赞扬的作用
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明智的奖赏
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
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鼓励有方法
鼓励的通用公式:
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为了恢复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不但用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动孩子去尝试或再试,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身体接触,通过拥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抚摸孩子的头发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们恢复勇气和自信。
12种好方法教育孩子: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
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
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1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专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1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极度自卑孩子怎么教育 极度自卑孩子教育的方法
1、让孩子列举出自己的优缺点:孩子有自卑心理的原因之一,就是自我评价过低,没有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和他评。具体来说,这张可以找一些精美的卡片,让孩子在卡片上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分别写在卡片的正反两面。再请其他同学在另一张卡片上写出孩子的优缺点,两者比较,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并提醒孩子多注意自己的优点,增加自信心。
2、给孩子制定短期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小目标:要让孩子摆脱自卑就要让孩子多体验成功和快乐。因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他向前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随着一个个已经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积累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3、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当孩子感到信心不足时,家长可以让孩子说一说“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这类的话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给孩子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
4、多肯定,少批评:孩子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父母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人物,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他们就会从父母对他的肯定,鼓励中获得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如果父母说他没用,没出息,他就真的以为自己没有出息了。以后就更不争气,如果父母赞赏他,他就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的要求自己以后要做的更好些,因此家长要多肯定鼓励孩子,少批评孩子。
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需要懂得一些相关的技巧。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1
1、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狼性法则。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他们不会将任何事物当成理所当然,而倾向于亲身研究和体验,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远令狼惊异。狼总是会有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的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他学习的老师。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2、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体谅孩子的同时,从自身入手做好修养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3、罗森塔尔效应。
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文是一个技艺超群的雕塑家。有一天他完成了一个少女的雕像,雕像如此完美以致国王本人也深深地爱上了这个雕像。国王的爱情感动了爱神阿弗狄罗芯,爱神给雕像注入了生命。皮格马利文的幻想成为现实,从此便有了塞浦路斯人。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了校长。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同学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的关注了他们。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的去爱护、期望和珍惜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长方向取决于父母和老师的期望。简单的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2
教育孩子的5个最佳时机
不良行为刚冒头
事实证明,孩子之所以养成不良习惯,往往与第一次发生这种行为时,父母没有进行及时正确教育和指导有很大关系。
孩子一旦犯了大错或闯了祸,内心往往会产生畏惧感和内疚感。这种时候,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父母的教导和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帮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候,孩子还小,很多时候孩子做了错事,往往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存在一些不良举动,并不是孩子“坏”或不够好。当自己的孩子被认为是坏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及时发现,并给他们足够的信任。
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告诉孩子这种行为的危害和后果,相信孩子在失足或犯错之后,一定能悔过自新。这样就能在孩子不良行为刚暂露头角时,就得到及时纠正。
受挫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父母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恰当的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拿孩子刚学骑车的时候来说吧。相信很多孩子在刚学骑车时,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把握不准方向、经常摔倒等,这时候,孩子就容易畏难,甚至退缩。
父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千万别说:你怎么那么笨,这点事都学不好。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是笨,我就是学不好,那我干脆就不学了。这样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困难,是不是也会产生同样的心理?做不好的事情干脆趁早放弃。
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告诉他,你一定行,然后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孩子成功了,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孩子心里就会有种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的面对人生的困难,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他克服学习、生活中种种困难的动力。
取得成绩时
生活中,孩子总会取得一定成绩,如考试进步了多少名次、被老师表扬、评为“三好学生”等。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都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孩子乘势而上。这样就能把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动力。
注意,这种时候,孩子也容易因取得成绩而引发骄傲自满情绪。骄傲是成功的大敌,做家长的千万马虎不得。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骄傲自满。因此,家长在表扬孩子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让孩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当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如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妈妈打扫卫生等,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孩子做好事常常是无意识的,如果善于把这种无意识引导到有意识,就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
做客或待客时
很多孩子,在家明明很听话,可是一旦带他去做客,就好像变了一个人(有人把这种行为成为“人来疯”)孩子的放任骄蛮,会让大人觉得很没面子。这时候,如当着客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孩子不但不听,还会故意大哭大闹,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想让孩子在别人面前变得听话、懂礼貌,家长就必须在做客前,就对孩子做相应的指导,或者说:我们来做个约定,如果你做不到的话,以后妈妈再也不带你去了哟。
待客时,也是孩子学习待人接物礼仪的最佳时机。在家里即将来客人时,提前告知孩子:宝贝,某某阿姨要来我们家做客咯,要不要做个乖孩子,给阿姨留个好印象?
以这种提前约定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孩子都有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做客回来或者客人走后,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此时,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都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活中的任何恰当时机
教育孩子的时机,不只是以上的4点。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时机还有很多,当孩子有崇拜的偶像时、当开完家长会回来时、当孩子经历失败时、当孩子享受成功时、当带孩子一起逛超市时……
只要家长留心发现,原来教育孩子有很多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再配上得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孩子讲究时机。当然,这也需要家长用心发现、耐心等待,用宽容的心去创造时机……只要时机准确、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不会让家长失望!
12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下:
1、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有耐心,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想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时候,自己是什么心态,这种同理心是应该有的。急躁的灌输教育其实和暴力没有区别,只会伤害孩子而起不到任何作用。
2、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边教育孩子,自己却完全做着相反的事情,并不是父母的身份就能让孩子完全听从家长的教育,这种老旧的思想与家长自己所追求的现代教育是完全违背的。教育孩子不是要让孩子完成一个目标或达到某种层次,而是让孩子自我不断的发展。
3、适当的激励孩子,有一定的成果才能持续的发展兴趣,有动力才会有结果。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对错之分,做对了一道题和做错了一道题并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评价,生存能力。错了也只是在判别规则上的错,而不一定是行为上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