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觉得人生来就具有四端,四端是儒家应有的四种品行,即:怜悯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的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觉得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仁义礼智即来自这四种情绪,故称四端。
孟子的性善论、忠义论、仁政论等都和“四端”说相关,是围绕“四端”说进行的。可以说,“四端”讲的提出,才真正意味着孟子思想的完善。“四端”说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孟子对秦代儒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奉献。
扩展阅读此外,在孔子那里,礼是与仁密切相关的一个道德范畴,“克己复礼为仁”,孟子的“四端”里面也有礼,“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但仁义礼智这四端,同是人“心”所发,四端之间就不是彼此割裂的关系,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机体。
人之德性行动,从“四端”的呈现观之,是出自“仁人”先天的“我情愿”,这个“我情愿”并不是经验中个人与社群利害荣辱的推理结果,也不是后天的道德情感之间联结的结果,所谓:“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公孙丑上》)德性之四端被孟子比喻为如人之“四体”,四端是作为德性之心的自然呈现,其所呈现的是人的先天的、内在的道德潜能,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